|
![]() | 作者: tabris17 [tabris17]
![]() |
登录 |
“中国为什么赶不上日本”一文,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了。又读了寒冰另一篇“解决台 湾 问题的环境加速恶化”,对其人的文风有所了解:大体上是只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, 凡 削弱自己立论的,一概不顾;如此若还觉得不够有力,便拉进一些似是而非不相干连 的 东西壮声色;再如此仍然觉得不够,错误的事实也厚着脸皮混进来凑数了。不幸的 是, 这样的人在中国还有一些,以反省为名行混淆之实,连收集客观事实都不能(或不 愿), 谈什么反省?又怎么对策? 寒冰的这篇妙文,又是一篇八股佳作。稍加删削,改个题目,就成了“中国为什么赶 不 上XX国”。从中国历史上汉唐以来的各大朝代挑几十一百年出来,又可以改名为 “中 国汉朝为什么赶不上日本”,中国唐朝为什么赶不上日本”等等,因为作者所列五大 毛 病--妄自尊大、安于现状、自私自利、互相拆台、健忘,老祖宗身上都有,日本人 对 应的五大优点也一个不缺。不知有没有勇气写一篇类似的妙文,说不定能扬名日本史 学 界呢。 下面一一驳斥寒冰列出的五大论点。 一、“原因之一:中国人妄自尊大而日本人谦虚好学。” 日本脱亚入欧成功,是抓住了历史机遇不错。我的解释是船小好掉头,这个小不仅指 国 土人口,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厚重。以中国之大,持续文明史之悠长和辉煌,被洋人的 坚 船利炮教训之后,反思的迅速和烈度,无不令人惊叹。从洋务运动开始,孙中山,蒋 介 石,毛泽东,邓小平,哪一个不是喊着反对“全盘西化”的口号全盘西化?五四运动 更 是激进。大可把这一条改成:日本人崇洋中国人更崇洋。如今在国外,留学美国、欧 洲、 澳洲等的学生以中国人为最多;在国内,有几个学者还肯钻研国学?政治军事文化艺 术, 有几个学者张口闭口不是西洋东洋理论教条?寒冰先生的“国人素质不行”论,“美 国 包围中国”论,也是洋人的遗泽,把半通不通的“素质论”和地缘政治学拿出来卖弄 的, 也不止寒冰一人。 寒冰痛说“沉溺在“中华文化世界第一”的自我陶醉之中,也不愿正视西方文明把中 华 文明打得一败涂地这个现实”,请稍微翻翻中小学教科书,是写四大发明的章节长, 还 是写近代史上中国被列强欺凌的章节长?从蒋介石,到毛邓,主义水火不容,“勿忘 国 耻”的宣传是不约而同的。再说,西方也有漫长的黑暗中世纪(想必也有许多西方寒 冰 们,写出“西方为什么赶不上中国”之类的妙文,列出五大十大优缺点),寒冰凭什 么 下结论“中华文明一败涂地”了呢?(至于中国的洋化强国为什么不那么成功,是一 个 复杂的问题,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。) “一提到向西方学习,就会有很多人出来争辩说:中国也有中国的优点,西方也有西 方 的缺点。”更显出无知和好笑。西方文明的特色之一,是理性的思辩传统,人民自由 发 表意见,也是民主精神的要素之一。且不说“中国也有中国的优点,西方也有西方的 缺 点”是千真万确,即使为谬论,如果寒冰先生驳不倒反而被对方驳倒,那是寒冰先生 学 识不够、学力不及,如何能怪成国人的劣根?不能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强辨之,跟满清 昏 聩的遗老遗少有什么分别?跟捧着红宝书、闭着眼睛喊万岁的红卫兵又有什么分别? 二、“原因之二:中国人安于现状而日本人不断进取” 1美元和10美元衬衣一例,不太可能是实例,大约是某个无聊的日本人或者崇拜日 货 的中国人的闭门造车,因为80年美国低档衬衣的价格不会是1美元(个别清仓跳楼 价 除外)。作为试图总结一般性的虚例,也是荒谬不经,经不起推敲。 笔者相信,目前中国少有大中型国企仍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(如制衣和玩具)里做绝 望 的挣扎。衬衣这类产品的主要厂商应是私营和外资企业,商人重利,同样的东西如果 有 可能卖10倍的价钱,还不打破了脑袋?寒冰等人未免太高估了中国衬衫企业的觉悟 了。 即使成本增加一倍两倍,如果利润率(不是绝对利润)高很多,何乐而不为? 如果不为,原因可能有二:一是不能为,设备质量上不去,或者没有打品牌的实力, 只 好忍辱负重,慢慢努力。二是不愿为,高档衬衣市场竞争激烈,10美元衬衣的成 本, 加上打广告售后服务的费用,可能高于9美元,而1美元的衬衣总成本只要8毛,哪 一 个合算?况且10美元市场销售量可能远不及1美元衬衣的十分之一。举个极端的例 子, 巴黎意大利的顶尖时装品牌,表面看起来风光,其实有苦自家知:一种款式只卖几件 几 十件,如果不另辟蹊径,规模小利润差是自然而然的事。依笔者之见,中国企业即使 攻 克了高端市场,也不能放弃低端,因为后者市场总量占绝对优势,这还牵涉到大批剩 余 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 如果还不能说服读者,笔者想反问一句:日本车厂在美国中档轿车中拥有半壁江山多 年, 为什么在高档轿车市场上动作缓慢?大约不是技术或资金问题,还是因为高档车竞争 激 烈、市场容量有限,费力不讨好的事情,日本人不“热心”罢了。 彩电的例子,笔者实在懒得一驳,考虑到寒冰先生可能隐居深山或者去国离乡20年 以 上,略说几句。中国可能“引进了上百条彩电生产线”,经过优胜劣汰(日本当年也 有 如此的过程罢),剩下的几家,在普通彩电方面都有跟日本的松下东芝叫板的实力, 产 品的更新换代,比日本厂家只快不慢。冰箱空调,马上就会有彩电一样的局面。 寒冰先生又对提倡抵制日货者发难,“没有想一想中国人为什么要买日本货。如果中 国 的产品比日本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,根本不用抵制日货就会自然消失。中国人只会号 召 大家不买日本货,却想不出如何使中国的产品超过日本产品。” 想要反问一句:当初日本的家电汽车起步的时候,比起美国货欧洲货大概也是些粗糙 的 东西,是谁买的这些日本“国货”而不买西洋货?如果不是实际上的“抵制”,哪来 今 天日本货在世界上的地位?还有,中国彩电整体质量已超过日本,价格也便宜,请寒 冰 等务必买国货,让日本货早日消失罢。 三、“原因之三:中国人自私自利而日本人克己奉公。” 日本人表面彬彬有礼,世界上是少见的。但有些人拿这类“社会礼貌”当作“国民素 质” 以偏概全,实是逻辑没有学好。国民素质至少还应包括知识程度,劳动力素质等等。 笔 者可以列出中国人素质名列世界前茅的,比如就人口基数而言普及教育素质高,吃苦 耐 劳(有地域区别)等。退一步说,要比较“社会礼貌”,也应该比较社会经济发展的 类 似阶段,比如将中国人现在的社会礼貌习惯与500年前的西洋相比,显然没有意义 ; 还要注意的,是社会礼貌习惯会不断演进。 关于“中国军队打起仗来伤亡总是特别大”,寒冰认为是“军官们躲在后面”的缘 故, 这是典型的日本式思维,只及事实一点,不及其他,可怜的一点事实还经常令人起 疑。 笔者读过一些抗战回忆录,从国共两军阵亡的中高级将领数量上来看,事实似乎不是 这 样。所谓“督战队”,大陆过去的内战电影是经常有的,然近来读大陆出版的东北战 场 战史,似乎并未提到,也许是国军兵败如山时候的事罢。寒冰的说法对我算是新论, 类 似作胡乱引伸的手法却是见多了。奉劝乐此不疲的,温习温习基本逻辑,或者发表之 前 稍稍动点脑筋。 这一段逻辑和事实错误比比皆是,一一驳斥没有时间,简单列一列: “日本搞大锅饭导致共同富裕,在中国搞大锅饭却导致共同贫穷”,日本大锅饭跟中 国 大锅饭有本质不同,日本搞搞中国式大锅饭试试。 “日本人即使干好干坏一个样仍然勤勤恳恳工作,没有人感到自己干多了会吃亏。” 中 国人一开始也是勤勤恳恳。发觉大锅饭行不通,才会出工不出力。 “日本的留学生却极少有学成不归的”,一旦学有致用,中国留学生也会大量回归。 “文物”说,不知道日本有什么文物。没有去过日本,在国外大博物馆甚少见到日本 文 物,倒是有不少号称日本东西实为中国物品的。假设日本人真是对自己的文物爱逾珍 宝 纤毫不动,以他们对中国文物的贪婪胃口,只能说明日本人的民族性大有问题,往轻 里 说是不成熟,往重里说是强盗性,如此世人不耻之处,也列为优点,精采!有血性的 国 人不要着急,日本人从中国强取豪夺的东西,迟早要连本带利还回来。对比江朱和蒋 毛 周对日本的态度,不难想象出时间表来。 四、“原因之四:中国人互相拆台而日本人精诚团结” “日本人之间也有内斗,但这种内斗是有节制的,不会发展到损害大家共同利益的地 步” 老实不客气说一句,寒冰需要补习日本历史。日本历史上战乱纷纷,幕府诸侯将军大 名 什么的乱成一团,天皇在漫长的年代有名无实,不是内斗是什么?日本人对阴谋诡计 等 还特别热衷,拼命从中国进口这类“糟粕”,美其名曰“谋略”,寒冰先生大概是不 知 道的,不知道的最好不要乱说。 现在世界上的先进国家,稍微有点规模或者历史的,无一不是窝里斗的专家。就说说 最 “年轻”又最强大的美国,内战中双方将士阵亡50余万,超过二战。窝里斗是人类 的 共性,中国人口多历史长,难免受害猛烈。 吴三桂视李自成为寇,又有私仇,其实不是“内部的竞争对手”。汪精卫为了和蒋介 石 争权,而投靠日本人,结果身败名裂,受国人痛恨。哪个国家没有汉奸?希特勒横扫 欧 洲的时候,各国都有伪政权。美军占领日本时,日奸也不少。笔者没有统计过,不知 道 当“国奸”的比例,是中国还是外国高些,有一条倒是清楚的,中国人对汉奸记得 牢、 惩得重,这一条寒冰不妨加进去,作为中国人内斗的“旁证”。 “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战俘却十分残虐,内战中被俘的国共双方官兵的下场都十分悲 惨” 刑杀关大概是没有的,“十分残虐”言过其实。中国历史上本不是这样,跟匈奴交战 的 汉军被俘后逃归,仍然被重用的很多。国军“解放”过来的战士,高官厚禄的也很 多, 寒冰所指,大约是49年后大陆当局对战俘的不公正态度罢。 寒冰嫌“中国人对外国战俘很友善”,也有同感,尤其对日本人。 “中国人的内斗现在又发展到经济领域,中国厂家之间为了出口竞相压价拼争,最后 搞 得自己两败俱伤。日本企业在国内虽然激烈竞争,可是一到国外大家就一致对外,不 会 出现日本企业为了争夺国外市场而激烈争斗的现象” 就算中国企业如此,日本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?称日本企业之间出口不竞争,纯属无 稽 之谈,稍动动脑筋就会想明白。日本经济起飞靠的是出口导向,当年的千万家企业争 相 出口,竞争才能生存。大鱼吃小鱼之后,剩下的几家大企业,互相之间仍然白刃相 向, 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,可能互相礼让吗?举例来说,在北美的日本车厂,丰田和本 田 性能相近,销售群体类似,只能互相拆台,而不敢说对方好话,让来让去,业绩怎么 来? 三菱和日野市场份额小,让一让就得退出市场,更是不敢大意,竟相削价。当然,日 本 人作出口生意互相“礼让”也是有可能的,前提是不搞资本主义,或一种商品只有一 家 日本企业出口。 日本人是个奇怪的民族,日本人是不是真那么团结,不很清楚。中国人“人心涣 散”, 却也将抗战打了8年。至于中国人是不是“终究难敌团结一致的日本人”,寒冰等不 忙 下结论,总要先把论据搞搞清楚,否则喊口号就行了。 五、“原因之五:中国人健忘而日本人执着” 日本人喜欢弄个神社供奉战犯,美国人觉得有必要花巨资收集美国兵的遗骸回国安 葬, 中国人喜欢在家族史、历史书、通俗文化中传述先人事迹,方式不同而已。中国没必 要 向日本美国学习。 寒冰认为“中国的大学生争相留学日本,少女争相出嫁日本,农民争相偷渡日本的现 状, 就可以推算出中国人对日本仇恨的程度。前一段时间中国大使馆被炸,中国大学生们 群 情激昂的反美热情几个月后就销声匿迹了。现在考托福到美国的人不见减少反而更 多, 更说明中国人的健忘性”。 这一段里有没有事实错误,笔者没有资料不敢瞎说。寒冰首先犯了一个错误,将留学 和 偷渡等同于“爱日本”(出嫁可能是,恐怕没到“争相”的程度)。第二个错误是认 为 两国一旦有仇,即不能相往来,那么中国对西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(包括日本)都应 紧 闭大门。按同样的逻辑,历史上日本一批一批的“留中“学生,都是满怀着对天朝大 国 的“热爱”而来,实在荒谬。 中国人忘记了日本的侵略吗?有些势力试图让中国人忘记,可是大屠杀纪念馆毕竟竖 立 起来了,日军的暴行也一点点揭露出来了。中国的老百姓(比如你我或许目不识丁的 老 祖父老祖母)没有忘,大部份知识分子没有忘,抵制日货的人没有忘。寒冰看起来还 记 得这笔血仇,主张纪念先烈却不主张抵制日货,让人不解。 日本人“十分执着,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可以忍辱负重、卧薪尝胆地不断努力几十年甚 至 上百年”,留美留欧留日的中国人何尝不是忍辱负重、卧薪尝胆呢? 五、“最后的问题:中国能赶上日本吗?” 寒冰的意思,“日本是一个谦虚好学、不断进取、克己奉公、忍耐执着的民族,是世 界 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”,中国人当然不是“最优秀的民族之一”,所以,“人心涣散 的 中国人集团,终究难敌团结一致的日本人集团”。 时至今日,很少有中国人不认为“中华民族是缺点和问题很多的民族”,否则中国人 不 至于崇洋,不会背井离乡到处留学。关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民族性对比,“正面看待 日 本人的优点和正视自己的缺点”,周围的许多人比这位寒冰先生客观深刻得多。讨论 日 本人的优点和中国人的缺点,关键是要客观,而寒冰的这篇文章,言之无理,满身硬 伤, 作“反省”实在有误人视听,引人入歧途的嫌疑。作者毫无根据地美化日本人,毫无 根 据地丑化中国人,大约是想要说明“中国永远赶不上日本”的惊人观点,那也没什 么, 让事实说话罢。 |
地主 发表时间: 09/30 15:40 |
![]() | 回复: magic [buaaytt] ![]() |
登录 |
同意 这种文章没什么意思,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|
B1层 发表时间: 09/30 21:01 |
|
20CN网络安全小组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0-2010 20CN Security Group. All Rights Reserved.
论坛程序编写:NetDemon
粤ICP备0508728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