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: 茶余饭后 标题: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复制本贴地址    
作者: xiaoshi [xiaoshi]    论坛用户   登录
回帖要求:
  1 看完只回骂政府无能的,免回!
  2 口出污言秽语的,免回!
  3 愤青一代,免回!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   
            “今年我上不起学了,我回来种田,公(供)养弟弟上学。 
      我多么想读书啊,可是我家里没钱。”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*********** 《马燕日记》

          今年16岁的马燕,出生在宁夏一个偏远山村。因日益窘迫的家境,她两次被迫辍学。为求学,马燕采取各种手段同妈妈白菊花争取:塞日记、写信央求等,无不表达她想上学的心愿,这本《日记》就是她自四年级起所写4本日记的主要内容。
          发现这本日记的是法国解放报记者彼埃尔・阿斯基(中文名韩石),他于2001年来到马燕的家乡采访,准备离开之前,马燕的妈妈把一张纸和3个作业本塞到了他的手里,那是马燕写给妈妈的信和她的日记。
          彼埃尔被小姑娘的真诚、纯朴打动。2001年9月9日,法国《解放报》以两个整版刊出了他的题为《我要上学》的长篇通讯,引起了整个欧洲的注意。人们写来了慰问信,寄来了捐款,甚至成立了一个“阿斯基―马燕基金会”,专门资助马燕所在村子的几个孩子继续求学   
        由于《日记》的出版,马燕能继续读书,她成为所在村第一个女初中生。接着,又有5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,当地“重男轻女”的传统也有所转变,送女孩上学读书的人迅速增加,仅马燕就读的予旺中学,女生就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。马燕也可以分别从“基金”和版税中得到每月500元的资助,足够她和两个弟弟的学费,家里还买了一头驴,添置了彩电,粉刷了房子……据业内人士估计,如果《日记》的中文版能达到预期的发行目标,应该能给马燕带来几十万的版税收入。   
        马燕日记里有很多错别字,是贫困地方教育水平的直接反映,中文版特意做了摘编保留。华夏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一方称《马燕日记》中文本的推出,是一次纯粹的“出口转内销”。它在国外热销,符合了部分国外读者对其他国家人的生活、特别是苦难生活状况的关注。国内出版人后来的“热跟”,是依据资源认定原则,打了一次借势营销之战 
  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    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      只想学点东西,不想却成了被榨取油水的对象,或许“修地球”是更多人的恰当职业,
 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手段,那什么是免费获取知识的方法呢?
      我们很富有,想想13亿的人口,至少很少听到有被饿死人的消息,
      我们很贫穷,只回赚取自己人的银两,去买杀死自己亲人屠夫的东西,来装饰自己的
  外表,美其明曰“时尚”。
        市场经济了,什么都可以用钱衡量了,连自己的短处也可以“出口转内销”,还大谈
  所谓“营销之战”。
     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        也许是看电脑时间长了,脑子出毛病了,
        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   
   
 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[此贴被 零下一度(xiaoshi) 在 05月22日06时47分 编辑过]

地主 发表时间: 04-05-22 06:45

论坛: 茶余饭后

20CN网络安全小组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0-2010 20CN Security Group. All Rights Reserved.
论坛程序编写:NetDemon

粤ICP备05087286号